唐代韓愈《示兒》詩:“恩封高平君,子孫從朝裾。開門問誰來,無非卿大夫。不知官高卑,玉帶懸金魚?!边@里的玉帶,指的是古人用玉做的腰帶,金魚,指金佩魚,玉帶金魚泛指達官顯貴。古人佩玉,既是美觀又是身份高貴的象征,腰間的佩玉,更是代表了官員的等級,象征權(quán)力與威信。而尋常百姓家,是不可隨便在腰間佩玉的。
在唐代,朝廷把皮質(zhì)的革帶定位官服的定制,不同材質(zhì)的配飾體現(xiàn)官階的高低,金帶或者玉帶,只有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才可以佩戴。到了明代,玉帶又成為皇帝、藩王、公侯伯、駙馬等皇室貴族的專享。直到清代,才正式廢除了從北周沿用至明代的玉帶制度。
至如今,玉帶被古玩愛好者收藏,精美的材質(zhì)與雕工,以及背后的貴族文化另其價值不菲。
遇石記泰山玉玉帶,將古玉帶所蘊含的“君子喻于義”的精神傳承下來,結(jié)合泰山玉深沉似海的敢當之氣,采用淺浮雕工藝,飾以“泰山石敢當”、“東岳真形圖”、“馬到成功”、“辟邪”、“饕餮”紋飾。佩玉帶于腰間,彰顯君子氣質(zhì),象征著威信與財富。